- 期权的杠杆 “英国陆战重锤”丘吉尔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_装甲_苏
- 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 附近与远行:关于空间的体验、想象与营造 | 群岛荐
- 融资炒股哪家好 南方路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移动式砂石骨料计量秤
- 股票配资有什么优势 字节攻克MoE架构关键瓶颈 训练成本节省40%
- 有口碑的股票配资 广东首届银龄汇演启动,展现银发群体新风采
期权的杠杆 “英国陆战重锤”丘吉尔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_装甲_苏联_作战
英国一向以其先进的海军而闻名。这对英国来说也实属必然——作为一个岛国期权的杠杆,掌控着遍布全球的大量殖民地,需要跨越无数广袤海域进行交通运输与防御保护。 但除了建造各类一流军舰和优秀飞机外,英国在坦克制造方面其实也“很能打”。 最好的例证,莫过于“丘吉尔”坦克。它不仅参与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还通过租借法案被大批量提供给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作用。 “丘吉尔”:租借法案传奇重型坦克这台装甲怪兽由英国设计开发,定位为步兵坦克。其命名并非偶然——它正是以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命名,他本人是装甲兵部队发展的积极支持者。 展开剩余86%丘吉尔坦克侧视图,可见右侧的逃生舱口。“丘吉尔”的研制始于1939年,当时英国陆军意识到现役的玛蒂尔达II(Matilda II)和瓦伦丁(Valentine)坦克已日趋落伍。初期项目名为A20,计划打造一款适用于堑壕战环境的重型步兵坦克,能穿越雷区、铁丝网,并攻击敌军的坚固防御阵地。然而在1940年法国战败后,战术优先级发生改变,英国急需一种既能对抗德国新型坦克、又能在快速战斗中有效支援步兵的新型战车。 1942年1月31日,丘吉尔坦克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蒂尔斯海德演习中。前方为MK.1型丘吉尔。项目随后升级为A22,也就是后来“丘吉尔”坦克的原型。开发工作进展迅速:1940年6月完成设计图纸,同年12月首辆原型车下线。量产从1941年开始,仅一年后,“丘吉尔”便投入实战。其设计和生产几乎是在战争的压力下赶工完成,每一周都至关重要,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巨大伤亡。 结构特点:装甲强悍,火力偏弱“丘吉尔”的主要优点是装甲厚重。早期型号正面装甲厚度达102毫米,后期型号更是达到152毫米,能有效抵御大口径反坦克炮的射击。然而其动力系统与武器配置在早期版本中表现较弱。最初装备一门40毫米QF 2磅炮以及一门76毫米榴弹炮,后者主要发射高爆弹。从MK III型起,换装了57毫米QF 6磅炮,之后又改用美制75毫米M3炮(即“谢尔曼”坦克上的主炮)。 登陆迪耶普海滩的“丘吉尔”坦克。后甲板上Y字形的管道是排气管延伸装置。机动性方面也存在不足:公路极速仅约25公里/小时,越野时更是只有约17公里/小时。这虽符合步兵坦克的战术定位,但在实战中却常导致滞后。其续航能力为公路约250公里,越野约170公里,勉强满足步兵伴随作战的需求,但难以执行广域机动作战。 改型:从Mk I到“鳄鱼”“丘吉尔”坦克有着众多改型——从Mk I一直发展到Mk VIII,以及许多专用版本。总生产数量超过5600辆,这使它成为战争时期英军生产最多的坦克之一。其中最独特的版本之一是Churchill Crocodile(丘吉尔“鳄鱼”型)——这是一种喷火坦克,用强力火焰喷射器取代了车体前部的机枪。该型在诺曼底战役中投入使用,对付防御工事时极为高效。 图注:装备火焰喷射器的Mk IV型丘吉尔“鳄鱼”坦克,现藏于库宾卡装甲博物馆此外,还有一些工程兵专用版本,例如配备230毫米迫击炮的AVRE(皇家工兵装甲车辆),用于排雷和强攻支援。也存在一些较为少见的实验性型号,如装备延长型267毫米迫击炮的“阿尔迪尔·阿吉”(Ardeer Aggie)。 作战运用:从迪耶普到库尔斯克会战“丘吉尔”参与了英国许多关键战役:从1942年那场失败的迪耶普突击行动,到1944年成功的诺曼底登陆。然而,它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尤为特别——通过租借法案计划,共向苏联提供了253辆该型坦克。 图注:被击毁的“丘吉尔”坦克,法国迪耶普,1942年首批坦克于1942年通过PQ-17和PQ-18护航船队运抵苏联,随后被编入按照第010/267号编制组建的独立近卫坦克团中,如第47、第48、第49和第50独立近卫坦克团。这些部队参与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解围战、库尔斯克会战等重大作战。 在实际使用中,苏联坦克兵也遇到不少问题:冬季行军时“丘吉尔”的履带在冰面上抓地力差,容易打滑。后来加装了金属钉齿,大大改善了通过能力。此外,士兵还常抱怨悬挂系统薄弱、发动机过热以及视野受限。 图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丘吉尔”Mk III型坦克隶属于“皇家部队”尽管如此,其主要优势仍然是装甲防护能力。苏军乘员很喜欢这款车的“抗打击”性能。例如1943年3月,4辆被击中的“丘吉尔”坦克仍坚持原地作战3天之久。尽管敌军几乎倾尽火力猛攻这几辆坦克,但没有一名乘员阵亡,显示出防护水平极高。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丘吉尔”隶属苏军第2近卫坦克军。第47独立坦克团曾对德SS装甲师发动反击,虽然因缺乏支援损失惨重,但他们仍成功摧毁了多门德军炮兵阵地以及几十辆敌军坦克。 注:英军装甲部队向意大利佛罗伦萨推进,1944年7月23日战后,大部分“丘吉尔”被报废或送修,但也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甚至还在朝鲜战争中以火焰喷射坦克的形式再次登场。 评价与反馈:从批评到尊重温斯顿·丘吉尔本人对于这款以他命名的坦克,也不无讽刺地表达过看法: “这辆以我命名的坦克毛病比我本人还多!”这句玩笑并非毫无根据——“机械丘吉尔”确实存在不少缺陷:行动迟缓、发动机故障频发、维护困难等。然而,它的强大防护与坚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问题。苏联坦克兵尽管在使用中遇到种种困难,但仍高度评价其装甲和可靠性。 图注:苏军“丘吉尔”Mk IV驶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Sd.Kfz 232(八轮)装甲车正如第65集团军司令帕维尔·巴托夫所言: “英国的‘丘吉尔’坦克[最初]通过能力不足……但装上防滑钉之后,它们几乎无所不能。”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丘吉尔”坦克的矛盾看法:它远非完美,但在老练车组手中却能发挥强大战力。 图注:一辆被德军缴获的苏军“丘吉尔”Mk IV,1943年“丘吉尔”并不是二战中最先进的重型坦克,但它在多个关键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厚重的装甲与顽强的生命力,使它成为“坚韧”与“生存”的象征。而像“鳄鱼”和AVRE这样的改型,更展示了这一平台极高的多功能性与适应性。 图注:“丘吉尔”Mark III型,其炮塔与火炮明显不同于早期的Mark I型图注:丘吉尔 Mark VI发布于:黑龙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