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资炒股有风险吗 【嘟嘟的生活干货】暂时没奶的话,要让新生儿饿着等母乳吗
- 最放心的线上配资 天正电气(605066.SH):产品应用于机器人行业的
- 股票配资实盘有哪些 电磁炉什么品牌的好?排行榜前五优秀爆款安利,纯干货分
- 上海股票配资公司 2025年加拿大国际车展在多伦多举行
- 香港联华证券 70城房价公布!24城上涨→
联华证券配资靠谱吗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最后的战斗,士兵拼尽全力,但将领无能
战役初期德国人几乎占领了这座被炸为废墟的城市。1942年11月18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反攻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 一是发行上市审核类规则,沪深交易所均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上市审核委员会和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管理办法》《申请文件受理指引》《现场督导指引》,深交所还发布《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上交所则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 负责实施对第六集团军进行最后的围歼行动的是由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共计7个集团军,47个师,35万人,7000余门大炮,其中包括1400门火箭炮。 诚然,时间是对苏军有利的。在包围圈内,德军没有炮弹,没有食物,没有被服,迟早会被冻死饿死。换句话说,苏军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将德国人活活拖死——罗科索夫斯基确实是这样打算的。 但是,斯大林没有耐性再等下去,因为从战略角度考虑,保卢斯拖住了同样数量的苏军,致使这些军队无法参与而后的进攻战役。美国学者小乔治 尼佩的分析结果言简意赅,他说:“斯大林和他手下的主要将领都认为,只要再给德军一次更大的打击,希特勒就彻底失败了……” 所以,他们都想尽早地从这场“必胜”的战役中解脱出来。苏联人特别无法理解,第六集团军已经丧失了获救的希望,为何还要固执地再打下去?罗科索夫斯基派人到处零敲碎打,希望通过这种战术来渐渐拖垮敌人。他们相信,只要每天进攻,德军就会因为得不到休息而崩溃掉。 可是,德国人的顽强出乎意料。从11月底到12月初,苏军几乎每天都会集中兵力对被围德军进行激烈的挤压和围歼。但是战局并没能象罗科索夫斯基所预想的那样顺利结束。德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组织好了严密的环形防御工事,他们坚守着每一码被占领的阵地,丝毫没有崩溃的迹象。 绝望之中德国人依然在坚守 截止12月4日,德军依然牢牢地控制着东西长53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保卢斯在前沿地区布置了13步兵师、3个摩托化师和一个坦克师,另有两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师做总预备队。旷日持久的战斗并未使他们的士气遭受重大挫折,反而有种愈战愈勇的味道。 现在,德国人充分利用了苏军以前修建的工事。罗科索夫斯基面临的是如何攻克的难题,而兵力显得尤为不足……但是,跟历史上的所有堡垒一样——最坚固的堡垒一般都是从内部攻克的!!截止12月中旬,第六集团军的末日终于到了。 因为,他们开始断粮了…… 在令人沮丧的气氛中,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仍然充满自信心。可是这一次,仅仅有自信心是不够的——平心而论,帝国元帅没有食言。他想尽一切办法,硬是搞到了他所许诺的飞机(还把轰炸机当运输机使……)。尽管明明知道斯大林格勒被围部队的命运悬于他的手中,但戈林很快就心满意足了。还特地跑去参加了1942年12月12日,为庆祝曾被炸毁的柏林国家歌剧院重新揭幕的仪式。 戈林甚至对希特勒说:“斯大林格勒的局势根本没那么严重……” 曼斯坦因马上就尖锐地抨击说:“既然帝国元帅一口咬定斯大林格勒的形势不严重,那他怎么不亲自出马指挥这个集团军和所属的机构?”里希特霍芬更是大胆地指出,合围圈已成了最好的减肥场所。戈林最好应该亲自去斯大林格勒前线看一看,看一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由于受冷空气和恶劣气候(主要是大雾)的影响,戈林所承诺的“空中桥梁”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140架“容克大妈”中,仅有15架;140架“亨克尔he111”中,仅有41架,20架“FW200”中,仅有1架在工作…… 现在,第六集团军平均每天只能收到116吨补给—与戈林承诺的每天500吨相去甚远。随着气温日益下降,飞机发动机的寿命越来越短、同时在地面,引擎也变得越来越难发动了。大雪常常让基地的工作陷入瘫痪,人们不得不从厚厚的积雪中将每架飞机挖出来。暗淡的前景使大本营所有人都忧心忡忡。据蔡茨勒记载,他每隔24小时便会向希特勒提交一份报告,列举前24小时内向第六集团军空运物资的确切吨数。 譬如:11月23日,75吨;24日,110吨;25日,35吨;26日,30吨……这些难堪的数据让帝国元帅颜面尽失。一开始,他还可以借口天气恶劣,下雾、下冻雨或者暴风雪为自己辩护。在同希特勒的每日会晤中,戈林保证要改善空运状况。他声称空运工作不完善是因为“刚刚开始”的缘故,几天之内一切都会顺利运转起来的。 希特勒又信了。他不仅信了,而且还向别人重述了这些托词:“帝国元帅已向我作了保证;帝国元帅正着手更好地组织空运;帝国元帅正调集更多的飞机……” 但是,事实就摆在那里,向斯大林格勒空运的物资怎么也提升不上去,而戈林对蔡茨勒的仇恨却与日俱增(因为蔡茨勒坚持每天汇报)。发展到后来,戈林再也不去“狼穴”工作了。最后连希特勒也丢掉了幻想,说话差不多到了尖酸刻薄的地步。11月27日,菲比希空军中将在他的战斗日记中写道:“提到这些天的天气,简直令人沮丧到了极点。本来打算试着飞一下,但是空军基地不断受到暴风雪的袭击,根本无法飞行”。 尽管如此,还是有12架飞机顶风冒雪,强行起飞。它们冒着发动机结冰的危险,靠仪表飞行了220公里,卸下24吨燃料… 然而,对一个四面楚歌的集团军来说,这点儿微不足道的补给算得了什么呢??一名德军上校写道:“我们夜复一夜地蹲在掩蔽部里倾听飞机的引擎声,试图猜测飞来了多少架德国飞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补给品。从一开头,我们的补给情况就非常之差,但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饥饿会成为常事”。 在包围圈内的各个飞机场上,地勤人员与劳工饿得虚弱不堪,但他们还必须从飞机里卸下粮食和弹药箱,连返航用不完的汽油也从副油箱里吸出来——左机翼油箱分给守卫机场的战斗机;右机翼油箱分给坦克和卡车。到最后,他们甚至连清除飞机场上薄如地毯的积雪的力气都没有了。饥饿和寒冷,让那些地勤人员只能躺在掩体内来节省体力——掩体是大家都不愿意离开的唯一避难所。经常,士兵们的大脑处于一片空白状态,因为寒冷的天气阻碍了血液的流动。香烟已不再是男人们的抢手货,因为饥饿诱发的胃部抽搐像心绞一样难受。一闻到尼古丁的味道,士兵们便会上吐下泻,痛苦不堪。此时无论是希特勒还是第六集团军官兵都已经预见了结果。 (2) 起初,德国士兵每日的面包供给量是两百克。蔡茨勒上将为了表达对斯大林格勒合围圈中的官兵们的崇敬之情,坚持把自己每日伙食标准降到了第六集团军的水平。据施佩尔回忆录记载,“他在两周内体重下降了24斤”。可见,如果一个人一天不做体力劳动,并不至于饿死。 可是到了1942年12月下旬,每人每日的口粮又锐减为一百克。圣诞节以后,每日口粮减到五十克。后来,只有处于最前线战斗的士兵每天才能领到五十克的面包。冯·梅林津将军写道:“团司令部以上机关根本就领不到面包,其他的人只能喝点清汤,为了使汤浓一些,人们想出办法用马骨来熬汤”。 现在,被围的士兵只能静静地等待俄国人的最后一击了。他们都渴望战死,以结束这份痛苦。只有在12月9日,第六集团军的士气才变得高涨起来。那天,他们正式得到通知,曼斯坦因将于次日实施援救性的进攻。在那个星期之内,被围部队的信心大大提高,“曼斯坦因来了,我们就有救了!”每个人都这样互相打气、互相安慰——甚至有谣传说,不但有一支党卫队装甲军正在向合围圈挺进,而且甚至是一个师的兵力将会通过空运进入合围圈中,以加强防御。但是到了12月24日,这种互相“自慰”的勇气也消失了。位于马利诺夫卡突出部的士兵亲耳听见了重炮的轰鸣声,这种声音由远至近,最后又渐渐地归于平静。 一名叫做施瓦兹的德国少尉写道:“吃的越来越少,每人每天一片面包,十五个士兵分食一斤土豆……”士兵们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饥饿诱发的死亡如同“家常便饭”——因为马肉总是要被吃光的。士兵们已经没有力气来掩埋战友了……连以往瓦砾中到处乱窜的老鼠和猫狗也不见了踪影。由于严寒,食物的缺乏,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施瓦兹少尉就是因为发了善心,射杀了一名一心求死的伤兵,被上级解除了少尉军衔。 1943年1月8日清晨,3名“打扮得像新郎一样”的苏军青年军官打着一面白旗,来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前沿阵地。尽管苏联人的大喇叭不分昼夜地吼了几天几夜,让德国人做好“迎接苏军特使”的准备。但他们还是遭到了德军的袭击——起先是打冷枪,后来则用机枪扫射乃至用迫击炮射击。三名特使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 罗科索夫斯基非常震怒,打了半辈子仗,还从未见过败军之师有这么嚣张的。他激动起来,顿时就要诉诸武力。但冷静下来之后,还是接受了大本营的建议,即:从南面托尔布欣集团军所属地段再作一次派遣军使的尝试。 而这一次,他们成功了!1月9日晨,三名特使踏过中间的无人区域,将一份最后通牒递交到德国人手上。这份文件在历史上广为人知——最后通牒提醒保卢斯:你的军队已陷入绝境,解围无望,已经没有冲破包围圈的任何可能了。因此,“体面地投降”将保证所有德国士兵的生命安全。获得充足的口粮,保护伤员。当然,最关键的一条是,所有武器均不得损坏。通牒要求保卢斯于24小时之内答复。 按理说,这些条件是体面的。但是苏军会不会遵守,就很难得说了。在第一时间,保卢斯便将最后通牒的全文以电报的形势发给希特勒,他首先问元首:“我现在该怎么办?是否可以便宜行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可不可以投降? 说实话,保卢斯确实动心了……他似乎非常满足苏联人提出的条件。据蔡茨勒说,这种软弱的态度令希特勒相当恼火。现在,元首亲自指挥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战斗。他对涉及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桩事,都要亲自过问。保卢斯问他该怎么办?元首的回答就是坚决的一个“不”字,他对蔡茨勒说:“同俄国人打仗决不能投降!”希特勒甚至许诺,他还会组织实施第二次营救。 1943年1月10日是星期六,在“开火”的命令下达之时,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由于受好奇心的驱使,干脆也不指挥战斗了,而是亲赴一线观战——用他自己的话说,倒不如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当个看客。根据无线电广播,此时正是莫斯科时间8点过5分。大炮齐声轰鸣,炮身在后坐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喀秋莎”火箭弹怪叫着冲向天际,留下翻滚的浓烟——这是烈火与钢铁的双重奏,7000门野战炮、火箭发射器和迫击炮,轰炸了整整55分钟!炮兵主帅沃罗诺夫形容当时的情景是“滚滚而来的雷声”,身经百战的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也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场景,他看到,在地平线的远方,“敌军的纵深阵地火光沸腾”,整个大地都在他的脚下颤抖。与此同时,苏军空军集团军的机群在他的头顶碾过,稍后,所有人都被一团光柱笼罩…… 现在轮到苏联人尽情挥洒复仇的炮火 然而,那些身处第一线的德军官兵却没有如此的潇洒心情。可以设想,几千吨钢铁和弹药砸在自己的头上,是一种多么可怖的噩梦。保卢斯集团军虽然号称22万之众,但由于缺乏弹药和食物,实际参战士兵不过总人数的1/5。在苏军摧枯拉朽的轰鸣声中,那些被直接命中的掩体——无论活着还是已经死了的人。全被埋在了里面。以致过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仍有一些残缺不堪的尸体被挖掘出来。“人间地狱”、或是“地动山摇”已经无法形容当时的场景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军事屠杀。看见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战友突然倒在自己跟前,或是被削掉了半个脑袋,许多人都发了疯,活下来的人也不再相信自己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幸存了。 上午9时整,苏军的人浪冲锋开始了——三波人浪在前开路,毫无退缩之意;每隔50~100码就有一辆坦克,上面载满了手持波波沙的近卫军官兵”。 在整条环形防线上,顿河方面军倾巢出击。 据冯.梅林津的说法,在第一时间,保卢斯便下令放弃马利诺夫卡,因为这个突出部遭到了苏军火炮的重点打击,继续坚守这个突出部无异于自取灭亡。但是,保卢斯的命令显然无人执行(或者说无法执行)。因为在冰天雪地中,那些脚趾头已经被冻僵、腹中空空如也的士兵根本无法移动。因此,德军只能坚守阵地,在对方火炮精准的打击下硬碰硬的对撞。“马利诺夫卡突出部”是由第44步兵师、第29摩托化步兵师和第3摩托化步兵师负责把守的,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他们又得到了第376步兵师一部的增援。在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下,每个战士都孤注一掷地战斗着。由于没有取胜的希望,所有人都抱着必死无疑的决心,这些弹尽粮绝的德国兵竟打得非常顽强,连罗科索夫斯基本人都承认,“敌人的火力越打越勇……”好几次他不得不改变观察点,以躲避德军迫击炮的袭击。有两次,德国人的机枪子弹就在他的头顶划过……在一些地方,德军甚至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在坦克的支援下进行反冲击。 在马利诺夫卡突出部,德国人集中了最后几辆跑得动的坦克和重炮,在工兵营后面,是两辆自行反坦克炮和一门88毫米高射炮。奇迹般的,靠着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两军疯狂厮杀了整整一天。至日终前,除巴托夫第65集团军契入敌防御纵深5公里外,其余6个集团军竟毫无进展。 1月12日,也就是总攻后的第三天,马利诺夫卡突出部终于还是失守了。位于突出部两肩的第29摩托化步兵师和第376步兵师几乎为苏军所全歼。当然,顿河方面军的伤亡也是不轻的,进攻头三天,顿河方面军损失了2.6万名士兵和超过一半以上的坦克。 1月13日,苏军继续从各个方向挤压德军。从马利诺夫卡撤退下来的德军残部仍然渴望战斗!于是,战场上再次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苏军坦克部队正跟在德国人屁股后面狂追,碾过一个又一个的战壕。而德国兵靠人力拉着反坦克炮急速后撤……这个滑稽的场面曾在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得到了重现。当时,一名天真的士兵问他的军官,“畜力在哪里?”那名德国军官冷冷道:“你就是!”。有时,俄国战俘不得不再次充当苦力的角色,直到他们饿得实在走不动为止。 现在,第六集团军的防线已经出现了裂痕。德军第24装甲师的师部甚至遭到了一群突然闯入的苏军袭击,包括司令官马丁万德尔炮兵上将在内的高级军官全都被俘,随后就被苏军士兵在司令部门外集体处决了。 不管怎么说,马利诺夫卡突出部的彻底沦陷无异是对第六集团军的一次重创。因为在这个突出部的后面,是德军仅存的一个弹药补给基地——卡尔波夫卡谷地。 经过3天血战,德军那些实力相当薄弱的部队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了,根本无力对抗第20集团军和第65集团军的联合冲击。那天,德军最后一次将突出部上的3个师合兵一处,试图借助残存的25辆坦克和已经屡遭削弱的步兵战斗群发起一次反冲锋,结果却惨遭失败。由于德军几乎没有炮兵(弹药都打光了),俄国人甚至将重炮推上前线,然后在开阔地带直接抵近射击。 罗科索夫斯基亲眼目睹了当时的进攻队形是什么样子。他写道:“稀疏的队伍在雪地上缓缓前行。他们的身后是一溜直瞄火炮。火炮行列中的士兵还稍多一些……他们是炮兵和维护人员。”(后面还跟着一大串扛弹的运输兵)。在无垠的旷野上,坦克跟在步兵后面缓缓挪动,一个据点、一个碉堡的清理敌人。与此同时,“喀秋莎”不时向敌人纵深地带猛射。德国人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钢甲弹雨”,他们惊奇地发现,那些精心构造了一个多月的阵地,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那天,在短短11公里的突击正面上,苏军的19个炮兵团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再次向德军阵地倾泻了超过35万发炮弹!!又是经过一天苦战,卡尔波夫卡谷底失守了,包括河上的德军机场以及附近的居民点统统落入苏军之手,大批德国人急缺的战略物资全部被苏军焚烧——这是致命的一击。为了挽救危局,输红眼的保卢斯紧急调遣两个师的预备队(罗马尼亚第20师和第297步兵师一部)再次向苏军发起半自杀性质的冲锋,妄图夺回卡尔波夫卡。可是,罗马尼亚人一上战场就溜了个精光,或是干脆蹲在战壕里等死。德国人试图阻止罗军溃败,但是完全没用——因为缺乏枪毙逃兵的弹药。 保卢斯说,第六集团军最多只能坚持几天。实际上,他们又坚持了两个多星期。1月15日和16日,顿河方面军滚滚向前,再次从合围圈外围的西部和南部发起猛攻,许多地方均告失守——包括皮特姆尼克机场。1月19日,苏军对第六集团军的包围圈还不断地在缩紧,合围正面的长度已从170公里缩小到110公里,德军实际占领面积也从1500平方公里锐减到600平方公里。合围圈内的所有德国将军——包括保卢斯本人,每天也只能领到50克的黑面包。大地上铺满了德国士兵的尸体,场面之惨烈,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冯·梅林津在他的回忆录中悲怆地写道:“一路上到处都是士兵的尸体、焚毁的坦克、遗弃的火炮以及一个集团军在最后垮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废弃物品。机场上也同样是一片凄凉景象:积雪的荒野上,散乱地堆放着遗弃的飞机和一些车辆,到处都是尸体,他们体力耗尽,动弹不得,就倒在雪地上死去了……” 德国人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幸存下来的德国将军后来无一例外地在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尸体。谁能目测一下这个荒野上到底躺了多少人吗?触目惊心! 那些尸体,是在合围战争中各个战场阵亡的德军士兵,当时德军打扫战场的卫生兵把他们集中拖到斯大林郊外的荒野里,但天气过于寒冷,土地很硬无法挖坑来将其埋葬,就只能任其暴尸荒野。后来苏联人一统计集中在郊外荒野里的德军士兵遗体,居然有18万具之多,在天气转暖之后,将他们就地掩埋。 他们不值得同情 截止1月25日日终,合围地域的面积已不超过一百平方公里了。德军被压缩在斯大林格勒一块狭小地面上,南北的长度为20公里,而东西的宽度仅存3.5公里。 在连续15天的战斗中,德军死伤和被俘达10万人以上,很多人在饥饿中死去。但仍在负隅顽抗,德国士兵绝不投降的原因固然是来自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但主要因素是不想被苏军俘虏。1月24日,俄国停战使者又来了。他们希望或许真的以为德国人肯定会投降,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那天,苏联特使再次向保卢斯提出了优厚的投降条款(和半个月前开出的没什么两样):如果第六集团军在24小时内投降,苏军将保障所有战俘的安全、以及对所有伤病员作出医治。 现在,连曼斯坦因这样冷酷决绝的人也忍不住站出来了,开始力劝希特勒批准第六集团军投降。而希特勒向曼斯坦因解释说,“不允许投降”,他反复叨念道:“第六集团军每坚持一天,对东线其它部队好处极大!”再说,俄国人向来不会遵守诺言。” 就这样,德国方面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至此,血腥的城市战再也无法避免——不过这一次,是德军防守,由苏联人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废墟,是保卢斯最后的阵地。在极短时间之内,德军在工厂区建立了最后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在对形势作了判断之后,决定以第21和第65集团由西向东、以崔可夫将军的第62集团军由东向西,向斯大林格勒市区实施向心攻击。把敌军分隔为两部分,然后加以歼灭。 由于没有获胜希望,所有德国兵根本不在乎输赢,只是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稳赚的心理在战斗。这令崔可夫将军相当头痛,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德军再也不发动战术反击了,一门心思搞防御”——甚至在马马耶夫岗被苏军完全攻占后也无动于衷(马马耶夫岗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德国人利用城市做掩护,使苏军遭遇到了他们在2个多月前自己做出的凶猛抵抗。德军还在窗户上使用一项简单的铁丝网保护自己免受手榴弹攻击,为了消灭这些躲在楼层里的敌人,苏军不得不把重炮推上前线,直接瞄准建筑物开火,将顽强的敌人埋在废墟下面。 已不出24小时……”他当然知道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的目的——自1871年以来,还没有一位德国元帅是被敌人生俘的。 保卢斯虽然软弱,但并不愚蠢。当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电报到来的时候,他立刻猜到了,自己被赐予的是一杯毒酒。在最后一次将军会议上,他愤怒地对众人喊道:“我根本不会为了这个奥地利下士打死我自己!”总之,保卢斯对自杀有种本能的抵触情绪。据安东尼·比弗记载,当他听说一些部下选择了“士兵的自杀方式”——站在战壕边等待被敌人打死,他立刻下令禁止这样做。 1月31日凌晨,苏军先头部队距他的司令部只有几百米远了。舒米洛夫第64集团军步兵第7军,在攻克一个德军据点时,俘虏了一批德国军官。他们供述了保卢斯司令部的准确位置——斯大林格勒“万有”百货公司地下室。旋即,苏军第38摩托化步兵旅和工兵第329营迅速包围了这个百货公司大楼。 一切都结束了……第六集团军的结局已经没有什么精彩场面了。上午7点35分,保卢斯强打起精神,最后一次向总部拍出电报:“我第六集团军忠于自己的誓言,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紧接着,他又补充一句:“俄军就在门外,我们正在捣毁通讯器材”。最后用国际电码写上“CL”,表示“本台停止发报”。 苏军开始猛攻百货大楼。据一名曾亲身参与战斗的苏军军官追述,德军先是试图反抗,但已经饿得使不动枪了,很快就在百货商店的楼顶插上白旗。驻守在保卢斯司令部的罗斯克掷弹兵残部,最后也放下他们的武器,投降了。苏军小心翼翼地穿过院子,进入百货商店,“德国人都靠在墙边,怒视着我们”。一名苏军战士这样写道:“那天天气很冷,足有零下35摄氏度,我们看到有的德军穿着干草和纸做的鞋,他们的脸上都结霜了… 次日,也就是保卢斯投降后的第二天,斯大林格勒北部那个较大包围圈中的德军也放下武器,投降了。 当2月3日消息传来时,整个德国国内就像是受到了一次强震——苏联宣布,共俘虏了91000人,其中包括24名将军和2500名军官。在纽伦堡,许多妇女的丈夫、父亲、儿子和兄弟在第六集团军。她们愤怒地撕毁了报纸。喊叫着,嚎啕着,痛不欲生。据尹恩·克肖记载,在那一天,人们开始破口大骂纳粹领导人,他们怒气冲冲地说:“元首欺骗了我们三个月!!”盖世太保混迹于人群之中,但没有人敢从愤怒的人群中逮捕一个人。希特勒随即宣布,全国哀悼4天,4天之内各地剧院,电影院和一切娱乐场所停止营业。 那天夜里,两架HE-111式轰炸机最后一次满载集装箱飞到了斯大林格勒上空。但是,无论怎么寻找,下面都没有动静。一架德国侦察机从斯大林格勒市上空高速掠过,发回的电报称: “斯大林格勒地域已无任何战斗迹象……”就这样,这场延续了200多天的斯大林格勒血战落幕了。德国第六集团军这支曾经拥有270000人的德军精锐部队,只有约91000人活了下来。其中80%伤病员,有的还负了重伤。据说,光是苏军打扫战场,就掩埋了德军尸体147000人——由于担心春季临近,接着又是炎热的夏季,如果任其暴尸荒野,可能会流行瘟疫。因此,苏联人把冻僵的德军尸体堆放在路边,就像农民堆放柴草一样。然后倒上汽油,枕一层木头,再点上火——光是这样的“柴草堆”,就堆了数百个之多。”一个德国老将军这样哀叹道:“我快60岁了,我在德国军队里服役了40年,但这种失败却没有见到过……” 苦难终于结束了 蔡茨勒将军的说法更是广为人知联华证券配资靠谱吗,他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二十五万名精锐的士兵,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被打断了。 斯大林格勒第六集团军保卢斯苏军德军发布于:四川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